

认识形形色色的【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时,皮肤里的含糖量增高,这就给真菌生长提供了营养,因此很容易感染癣病,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几乎一半的糖友会出现皮肤反应。另外有些人全身或者局部性经常发生皮肤病或是皮肤感染,误以为是单纯的皮肤病去看皮肤科医生时,才发现是血糖高引起的皮肤病变。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能造成20多种皮肤损害,损害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发生于糖尿病的各个时期。积极控制糖尿病,降低皮肤病的发生率,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干燥、皮肤小血管损害、末梢神经受累、多核白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抗体和补体功能低下等。
◆ 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好发部位是外阴、黏膜、皱褶部位及指(趾)甲(图1、图2)。外阴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其瘙痒程度与血糖及尿糖升高程度相关,另外,口角炎、擦烂、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及癣菌病亦较常见。鼻脑毛霉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一般起于鼻腔感染,随后扩散至眼及脑部,可危及生命。
◆ 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图3)发病率约为20%,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严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较常见,多表现为趾间及甲下感染,另外其引起的恶性外耳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外耳道感染,致死率达50%。红癣是由微小棒状杆菌所致表皮感染,通常发生于间擦部位,病情控制差者易患此病。
◆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尖锐湿疣最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学异常和末梢神经病变是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各种皮肤感染的重要基础,因此,糖尿病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发病率。
2血管病变所 致皮肤改变
◆ 坏疽 一般是由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多为湿性坏疽,常见发病部位为足、外生殖器。足部坏疽(图4)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50倍,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和活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可死于脓毒症。
◆ 丹毒样红斑 糖尿病患者下肢和足背可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可能为局部微循环受累所致微血管功能性改变。该类患者无发热、血沉增快和白细胞增多,使之区别于丹毒。
◆ 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常发生于四肢及面部(图5),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面部常潮红,病情控制不良者两颊及下颌可出现持续性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在血糖控制后扩张血管可恢复正常。
◆ 紫癜 多出现于高龄患者下肢,足部、小腿多见,一般为淤点。
◆ 神经血管性溃疡 一般由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及自主神经损伤引起。自主神经损伤所致溃疡多见于脚趾、足跟及趾骨等压力高和易反复损伤部位,可为无痛性溃疡,经久不愈。静脉性溃疡易发生于浅表静脉曲张相关部位,动脉性溃疡则常伴疼痛,多发生于远端。
3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皮肤瘙痒(图6)
◆ 无汗症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可伴无汗症。
◆ 糖尿病足 发病率为1%~2%,通常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皮肤易发生皲裂、蜂窝织炎和深部组织感染。
◆ 眼、足综合征 发病率较低,患者有神经性足损害和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胶原异常 所致皮肤病
◆ 胶原沉着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颈后、背部皮肤变厚,较少见。
◆ 环状肉芽肿 最常见于四肢远端伸侧,临床表现多样,特殊类型包括巨大型、皮下结节型、穿通性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 糖尿病性硬肿病 多见于伴糖尿病的肥胖成人,颈背部、肩部常见,表现为非凹陷性皮肤硬肿(图7)。
◆ 蜡样皮肤和僵直关节 较少见,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
5代谢障碍相关皮肤病
◆ 发疹性黄瘤 见于少数严重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见于肘膝伸侧、臀部,也可发生于黏膜,表现为桔黄色丘疹或结节。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甘油三酯升高时胰岛素抵抗妨碍血液中脂肪清除有关。另外,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女性,与高脂血症、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由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引起,以面颈、手背等日光暴露部位的散在皮疹和尿卟啉大量增多为特征。
◆ 胡萝卜素沉着症 多见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血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手足掌侧及鼻唇沟等部位皮肤变为橘黄色,无自觉症状,巩膜无黄染,预后良好。
◆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较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多伴发胰高血糖素瘤,口周和摩擦部位多见,表现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花边状红斑,中央紫癜样,有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留有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示表皮上半部松解坏死,为特征性表现。
6糖尿病相关其他皮肤病
◆ 湿疹 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30%~40%,其发生除与变态反应有关外,还与细菌和真菌感染密切相关。
◆ 胫前色素斑 胫前色素斑(图8)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病变,发病率为30%,是由皮肤血供变化引起,常为糖尿病早期表现。
◆ 糖尿病性大疱病 多发生于40~75岁男性,是糖尿病特征性表现,多见于足及脚趾,水疱常自发于正常皮肤。表皮内水疱一般为内容物澄清、无菌及无出血性水疱,常于2~5周内自愈,不留瘢痕或萎缩。其发病与糖尿病病程及外周神经病变有关。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0.3%,在健康人群中极罕见。好发于30~40岁人群,85%为女性。多发于小腿,最初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斑片,中心为蜡黄色,周围组织呈鲜红色轻微隆起(图9)。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与血糖控制情况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 黑棘皮病 一种以皮肤色素增生、天鹅绒样增厚、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征的罕见皮肤病(图10)。多见于未成年人,好发于颈后、背部、外生殖器及皮肤皱褶部位。其发生可能与一种在细胞受体水平上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因子水平升高有关。有证据表明,黑棘皮病、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间存在密切联系。
◆ 银屑病 有报告显示,部分银屑病与1型糖尿病有关。另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银屑病患病率为4.8%。
【温馨提示】:如果发现皮肤出现以上异常,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之前没有糖尿病的人如果皮肤异常也要进行糖尿病筛查,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早发现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皮肤方面专家指出,对于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问题,临床上的传统治疗思路是:药物止痒。我院采用:随访观察-药物治疗—滋皮疗法治疗思路
★1.随访观察:观察患者瘙痒的时间和瘙痒部位,以及瘙痒程度。
★2.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作为辅助治疗,同时也应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如对食物诱发者,当忌油腻酒酪、鱼虾海味等。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就要考虑用疗法治疗。
★3.滋皮疗法:“全息养内滋皮疗法”。在降糖稳糖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以内养外,从而从表象到病因深入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并且,针对皮肤病变“给药难,药效难达到病灶”的治疗难点,皮肤病变中心特引进“全息薰蒸给药治疗舱”,通过中药熏蒸方式给药,使外用中药效深达皮肤病灶,配合内用调养中药共奏“濡养内脏,滋养皮肤,止痒防复发”的治疗效果。经数千例治疗案例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好评。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温馨提示】:因为糖尿病患者自身抵抗能力较低,发病后要避免抓挠,以免皮肤抓破后出现感染情况,更难治疗。建议一定到正规医院采取科学治疗措施。生活上也需要注意温水洗浴,贴身衣物选择棉质的,减少皮肤摩擦,做好皮肤保护工作。
- 上一篇:糖尿病皮肤瘙痒是“控糖警报”
- 下一篇:糖尿病引发皮肤瘙痒怎么办?
糖尿病症状大全
点击左右箭头查看不同症状

-
- 血糖控制问题
- 吃降糖药血糖还高餐后血糖高
- 空腹血糖高打胰岛素血糖还高
- 血糖居高不下饭前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正常值
- 餐后血糖正常值饭后血糖
- 血糖忽高忽低平稳降血糖
-
- 糖尿病足症状
- 脚烂脚流脓
- 脚痛脚起水泡
- 脚伤口不愈合脚趾发黑
- 脚趾发红干性坏疽
- 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
- 脚胀
-
- 神经病变症状
- 手脚疼痛手脚麻木
- 手脚发凉脚踩棉花感
- 有蚁走感觉出汗异常
- 腿麻双腿疼痛
- 神经痛下肢发凉
-
- 糖尿病肾病症状
- 尿蛋白+全身浮肿
- 腰痛腿酸尿频尿急
- 双脚浮肿过度失眠
- 下肢水肿尿里泡沫多
-
- 糖尿病眼病症状
- 眼睛模糊看不清眼睛有黑影
- 视力下降眼底出血
- 视网膜病变眼睛疲劳
- 糖尿病眼花糖尿病性白内障
- 糖尿病性青光眼
-
- 糖尿病皮肤病变症状
- 全身瘙痒局部瘙痒
- 皮肤感染破皮伤口化脓
- 糖尿病皮疹皮肤出血
- 皮肤黑斑糖尿病皮肤过敏
- 外阴瘙痒
-
- 糖尿病其他症状
- 口干舌燥吃得多还消瘦
- 糖尿病心慌经常饥饿
- 糖尿病头晕糖尿病性胃轻瘫
- 常腹痛腹胀长期便秘
- 大便干燥经常腹泻
- 糖尿病阳痿常拉肚子
专家在线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