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菊明教授发布《2017糖友科学就医指南》
在2017来临之际,我们来谈谈如何科学就医的问题,希望对广大糖尿病友有所帮助。
在内科各种疾病当中,糖尿病诊治涉及的细节问题最多,也最为繁琐。它不但对医生的水平要求很高,同时也考验病人的智慧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病人在就诊时都曾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走了不少的弯路,白白花了许多冤枉钱不说,还浪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糖友如何选择医院?
糖尿病人,尤其是初诊的糖尿病人,最好选择去糖尿病专科医院或正规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因为这里无论是人员配置、设备条件还是治疗手段都是专业齐全、正规先进的,能够完成与糖尿病有关的各种化验检查,可以为患者量身订制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糖尿病专科医院通常还设立有专门的营养咨询门诊、卫教门诊,可以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如饮食、运动及心理指导等等),定期开展糖尿病宣教活动,让糖尿病人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学会院外的自我管理。
挂普通号还是专家号?
初诊病人最好是挂专家号,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检查,这样可以确诊自己究竟有没有糖尿病?属于那种类型(1型、2型或其它类型)?有无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早期还是晚期?严重程度如何……最后,再由专家制订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当糖尿病人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高烧、严重感染、呕吐腹泻、手术或妊娠期间等)或出现急危重症(如酮症酸中毒),或是病情复杂恶化时,也应挂专家号或请专家会诊。
至于常规性复诊取药则不必挂专家号,挂普通号也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聪明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位自己信任的专科医生,并与其建立长期密切的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医生掌握自己的病情,也便于患者有什么问题能随时咨询,并得到正确的指导,而省去为一点小事老跑医院的麻烦。
就医前做哪些准备工作?
每次就诊前,一定要准备带好自己的病历资料和近期做过的各种检查报告单,包括近期去医院检查的化验单(如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心电图等)以及自己在家中自测的血糖及血压纪录。就诊时带齐这些资料,不仅有利于医生了解您整个病情的演变情况,从中获取非常重要的信息,而且能够节省就医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就医效率。病情平稳的患者去医院常规取药时,最好将自己平日的用药情况详细说明,包括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等,有个简单的办法是:把平时吃药的药盒子直接带来医院,交给医生。
如何向医生陈述病情?
由于大医院门诊量大,留给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短,所以看病之前要把所有问题事先都想好(例如,近期身体有何不适?近期用药及检查情况如何?本次就医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了避免遗忘,最好是把问题记在一张纸上,以便看病时能把病情和问题简明扼要地向医生讲清楚,以利于医生在诊断和处置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切入正题。有些病人在向医生叙述病情时主次不分,该汇报的忘了,白白耗费了宝贵的就医时间。由于不能清晰准确地叙述病情,给医生判断病情和确定诊治方案带来困难,不利于疾病控制。
确定就医频次及复查项目?
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与就医目的。如果患者是新查出的糖尿病或过去糖尿病控制良好,但近来感到身体很不舒服,病情有反复,这就需要次数多一些,一般每周一次,病情需要也可以提前就诊,直至病情得到满意控制。如果病情较重,门诊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最好住院,以获得系统、全面、合理的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良好,可以根据情况1~2个月复诊一次,做一次全面复查。目的是让治疗全方位达标,及早发现并发症。
看专科医院注意什么?
1. 看病不要太花心。有些患者今天去这家医院找张医生看,明天去那家医院找李医生看,结果费了很大功夫,钱也花了不少,最后病还是没看好,要怪只能怪患者自己。因为看病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医生只有通过初诊、复诊,反复观察、分析、调整,才能全面了解病情,做出最合理的处置。频繁换医院求医,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不利于疾病的系统治疗。大医院门诊患者较多,医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详细问诊和检查,糖友可以选择病人相对较少的专科医院就诊,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与医生充分的交流病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 根据就医目的来决定空腹或是餐后去医院。如果是初诊病人或是需要全面复查的病人,由于需要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血流变、腹部B超等多项指标,就应当空腹去医院,而且最好早一点来医院挂号,以免空腹时间过长而影响到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切勿在家服完降糖药以后再去医院抽空腹血,这样很容易因为等待抽血耽误了进餐而导致低血糖。如果患者空腹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控制良好,复诊的目的是取药,那就可以在家正常服药和进餐之后再去医院,同时还可以在医院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算起,满两小时)。
3. 多咨询营养师和卫教师。专科医院通常都配备有专业的营养师和卫教师,还有心理医师和运动教练。糖尿病患者在医生处就诊后,建议多跟这些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学习,比如如何进行饮食管理,如何进行运动锻炼,如何规范的注射胰岛素和监测血糖等。除了配合医生按说用药外,糖友还要学会自我管理。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做自己的家庭医生。
4. 向医生陈述要真实可靠,不可有所遗漏。尤其是饮食与用药情况,要完整的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您的描述,指导您如何控制病情,学会自我管理。如果您同时看了几位医生,并吃了他们开的药,又在药店买了药,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开口,否则会造成超量用药的危险。
- 上一篇:第一届糖尿病的一体化管理学术论坛在
- 下一篇:定下未来“小目标” 2017年瑞京人“
糖尿病症状大全
点击左右箭头查看不同症状

-
- 血糖控制问题
- 吃降糖药血糖还高餐后血糖高
- 空腹血糖高打胰岛素血糖还高
- 血糖居高不下饭前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正常值
- 餐后血糖正常值饭后血糖
- 血糖忽高忽低平稳降血糖
-
- 糖尿病足症状
- 脚烂脚流脓
- 脚痛脚起水泡
- 脚伤口不愈合脚趾发黑
- 脚趾发红干性坏疽
- 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
- 脚胀
-
- 神经病变症状
- 手脚疼痛手脚麻木
- 手脚发凉脚踩棉花感
- 有蚁走感觉出汗异常
- 腿麻双腿疼痛
- 神经痛下肢发凉
-
- 糖尿病肾病症状
- 尿蛋白+全身浮肿
- 腰痛腿酸尿频尿急
- 双脚浮肿过度失眠
- 下肢水肿尿里泡沫多
-
- 糖尿病眼病症状
- 眼睛模糊看不清眼睛有黑影
- 视力下降眼底出血
- 视网膜病变眼睛疲劳
- 糖尿病眼花糖尿病性白内障
- 糖尿病性青光眼
-
- 糖尿病皮肤病变症状
- 全身瘙痒局部瘙痒
- 皮肤感染破皮伤口化脓
- 糖尿病皮疹皮肤出血
- 皮肤黑斑糖尿病皮肤过敏
- 外阴瘙痒
-
- 糖尿病其他症状
- 口干舌燥吃得多还消瘦
- 糖尿病心慌经常饥饿
- 糖尿病头晕糖尿病性胃轻瘫
- 常腹痛腹胀长期便秘
- 大便干燥经常腹泻
- 糖尿病阳痿常拉肚子
专家在线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