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易陷入的常见心理误区
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研究者早就发现,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压力或调整患者的负面情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药物一样的帮助缓解糖尿病症状的作用。由于心理因素在糖尿病治疗上扮演着或积极或消极的重要角色,病人和医生都理应予以高度重视。专家们介绍说,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陷入以下几种心理误区:
对病情不以为然: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没有症状,有的还可能反常地“红光满面”,给别人一种“体格健壮”的假象。还有的患者误认为血糖高些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故对疾病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还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
降血糖操之过急:有的患者为了更快地“降糖”,便过量、过频用药,或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昏厥。
心情悲观沮丧:糖尿病患者中多的是已进入老年的退休者。他们原本梦想着在辛苦一辈子后好好享受生活,快乐地度过晚年。可现在却不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且几乎天天得服药打针上医院,同时还深深担忧病情是否会加重。实际上绝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出疾病后,都会悲观沮丧上好一阵子,而且难以自拔。
抱怨内疚:有的糖尿病患者在认识到糖尿病与遗传相关时,便抱怨父母乃至祖宗八代怎么偏偏把病“传”给了自己。有的罹患有糖尿病的家长在得知子女也罹患上糖尿病后,深深的内疚感便油然而生。
抗拒对立:如果对患者的上述种种负面情绪听之任之,时间一长便很可能发展至跟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情绪对立,甚至抗拒积极治疗。此外还有一些患病时间较长、并发症多且严重,而治疗效果又不明显的患者,很可能对用药或治疗失去了信心,最后自暴自弃地对医务人员采取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的“三不”态度。
掉以轻心:有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血糖成功地下降至正常水平,就自认为病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并放松了对饮食的合理控制,也不注意劳逸结合,直到血糖急剧上升,病情变本加厉时才后悔莫及。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可能使得疾患更加难以治愈,甚至带来致命危险!
药物万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当然是重要的,但过分依赖药物甚至迷信药物却又是要不得的。要知道,糖尿病的发生是在一定的遗传和环境背景下,由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所致。因此,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如还能重视平衡饮食、控制体重、劳逸结合、调适心理、锻炼身体、戒烟限酒等非药物疗法,疗效将更为明显。
恐惧焦虑: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型疾患,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种种并发症,加上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象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而其实,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可望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长寿者也比比皆是。
- 上一篇:暴怒对糖友的影响最大
- 下一篇:宅男宅女小心糖尿病侵袭
糖尿病症状大全
点击左右箭头查看不同症状

-
- 血糖控制问题
- 吃降糖药血糖还高餐后血糖高
- 空腹血糖高打胰岛素血糖还高
- 血糖居高不下饭前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正常值
- 餐后血糖正常值饭后血糖
- 血糖忽高忽低平稳降血糖
-
- 糖尿病足症状
- 脚烂脚流脓
- 脚痛脚起水泡
- 脚伤口不愈合脚趾发黑
- 脚趾发红干性坏疽
- 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
- 脚胀
-
- 神经病变症状
- 手脚疼痛手脚麻木
- 手脚发凉脚踩棉花感
- 有蚁走感觉出汗异常
- 腿麻双腿疼痛
- 神经痛下肢发凉
-
- 糖尿病肾病症状
- 尿蛋白+全身浮肿
- 腰痛腿酸尿频尿急
- 双脚浮肿过度失眠
- 下肢水肿尿里泡沫多
-
- 糖尿病眼病症状
- 眼睛模糊看不清眼睛有黑影
- 视力下降眼底出血
- 视网膜病变眼睛疲劳
- 糖尿病眼花糖尿病性白内障
- 糖尿病性青光眼
-
- 糖尿病皮肤病变症状
- 全身瘙痒局部瘙痒
- 皮肤感染破皮伤口化脓
- 糖尿病皮疹皮肤出血
- 皮肤黑斑糖尿病皮肤过敏
- 外阴瘙痒
-
- 糖尿病其他症状
- 口干舌燥吃得多还消瘦
- 糖尿病心慌经常饥饿
- 糖尿病头晕糖尿病性胃轻瘫
- 常腹痛腹胀长期便秘
- 大便干燥经常腹泻
- 糖尿病阳痿常拉肚子
专家在线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