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诊断的糖友,选择打针还是吃药?
熙熙攘攘的内分泌门诊,每天都有很多患者在这里被确诊为糖尿病,成为新糖友。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害怕之后,新糖友开始咨询医生如何治疗。一般来说,新糖友会有两类不同想法:一类想法是对打胰岛素有顾虑。认为病情不严重吃药就可以,只有非常严重才需要打针,认为打胰岛素会产生依赖,需要打一辈子;另一些患者恰恰相反,他们担心口服降糖药会伤肝伤肾,而胰岛素不伤肝肾,吃多少打多少,从此不用忌口。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
首先,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吃药还是打针并不是靠一两个简单的指标,比如血糖值或者仅仅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事实上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多方面情况,才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案例一:28岁的小王一直比较胖,平常爱喝饮料,往常身体不错,最近几个月工作忙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一下子瘦了20多斤,开始还高兴地以为减肥成功了,可是整天没精神,口渴的厉害,看东西也模糊,这才来医院看病,一查空腹血糖15mmol/L,尿糖++++,酮体++,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案例二:55岁的老张,连续好几年体检空腹血糖都是6点多,并且逐年上升,上个月体检空腹血糖7.8mmol/L,于是来医院检查,一番检查后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老张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但是3年前心脏曾放过支架,并且有高血压,因此对自己的健康比较在意。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很显然他们非常不同,无论从年龄、既往病史还是起病情况,虽然他们都刚刚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对这样两个新诊断的患者我们该如何治疗呢?是该选择胰岛素还是口服药呢?答案是:小王应该使用胰岛素,老张应该考虑口服药。我们排除了小王是1型糖尿病,为什么2型糖尿病也需要用胰岛素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小王年纪轻、起病急,有明显的症状例如消瘦、尿中的酮体等,因此需要用胰岛素来快速缓解高糖毒性,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会对胰岛素产生依赖,恰恰相反,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可以使他的胰岛功能部分恢复,配合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短期治疗后不仅可以停用胰岛素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连口服降糖药也不需要吃。而对于老张,由于起病较缓慢,血糖值高的不多,并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相反如果他使用胰岛素反而可能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对他本来就存在的心脏问题构成隐患。而及时使用如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对他的心脏和糖尿病等其他并发症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上面这两个例子,大家是不是对于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呢?医生建议你使用胰岛素时并不是代表你的病情就比用口服药的患者严重,更不是依赖胰岛素,只是目前阶段更适合。而口服降糖药也不像很多人想象的有多么大的毒性,除了个别肝肾功能本身有严重问题的患者外,口服降糖药对于大多数人都没有伤害,尤其是二甲双胍这个糖尿病领域最经典最久经考验的药物,更是被越来越证实有很多额外的益处,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至于需不需要忌口的问题,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你打胰岛素还是吃药,忌口(也就是饮食等生活方式的自我控制)都是必须的,最基础的,做不到有这一点,哪种治疗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总结一下,新诊断的糖友们只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该打胰岛素的时候就打胰岛素,该吃口服药的时候就吃口服药,您只需要管好嘴,迈开腿,定期去化验检查,就一定可以战胜糖尿病和可怕的并发症,取得长期控制的胜利!
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张瑞
文章来源:中华糖友杂志
- 上一篇:您的血糖,我们来管
- 下一篇:胰岛素笔针头,换还是不换?
糖尿病症状大全
点击左右箭头查看不同症状

-
- 血糖控制问题
- 吃降糖药血糖还高餐后血糖高
- 空腹血糖高打胰岛素血糖还高
- 血糖居高不下饭前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正常值
- 餐后血糖正常值饭后血糖
- 血糖忽高忽低平稳降血糖
-
- 糖尿病足症状
- 脚烂脚流脓
- 脚痛脚起水泡
- 脚伤口不愈合脚趾发黑
- 脚趾发红干性坏疽
- 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
- 脚胀
-
- 神经病变症状
- 手脚疼痛手脚麻木
- 手脚发凉脚踩棉花感
- 有蚁走感觉出汗异常
- 腿麻双腿疼痛
- 神经痛下肢发凉
-
- 糖尿病肾病症状
- 尿蛋白+全身浮肿
- 腰痛腿酸尿频尿急
- 双脚浮肿过度失眠
- 下肢水肿尿里泡沫多
-
- 糖尿病眼病症状
- 眼睛模糊看不清眼睛有黑影
- 视力下降眼底出血
- 视网膜病变眼睛疲劳
- 糖尿病眼花糖尿病性白内障
- 糖尿病性青光眼
-
- 糖尿病皮肤病变症状
- 全身瘙痒局部瘙痒
- 皮肤感染破皮伤口化脓
- 糖尿病皮疹皮肤出血
- 皮肤黑斑糖尿病皮肤过敏
- 外阴瘙痒
-
- 糖尿病其他症状
- 口干舌燥吃得多还消瘦
- 糖尿病心慌经常饥饿
- 糖尿病头晕糖尿病性胃轻瘫
- 常腹痛腹胀长期便秘
- 大便干燥经常腹泻
- 糖尿病阳痿常拉肚子
专家在线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