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怎么样?糖化血红蛋白“说”了算!
血糖怎么样?糖化血红蛋白“说”了算!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专家提示:血糖仪测试、抽血化验,血糖都很正常,这是不是就代表着血糖没问题呢?国际糖联的答案是NO!因为只有糖化血红蛋白才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某一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饮食、运动、心理、机体代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则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的新版《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血糖监控“金标准”。
多数糖友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不能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 :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4%~6.5%,要求控制在6.5%以下,若大于6.5%则易发生慢性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它还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等等。
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糖化高,安全降糖,降低空腹是第一步
要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空腹血糖是第一步。降低空腹血糖更有利于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还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在空腹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受其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血糖也会相应降低。这时再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餐后血糖,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糖尿病人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都应力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即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血糖4.4~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是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病情较复杂、血糖难控制或血糖波动大的糖尿病患者,只测定1~2次瞬间血糖,不能说明较长一段时间内病情的全貌,这给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带来了一定困难,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弥补了这一不足。 ★ 空腹血糖高怎么办?★
最佳降糖方法推荐--*动态双C疗法*
√3天血糖达标、7天平稳控制、14天获得糖尿病解决方案 √让受损的胰岛B细胞得以修复 √15天血糖即可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适合各种类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高胰岛B细胞的存储能力 √24小时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效避免低血糖 √避免了用血糖仪反复监测血糖和每天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麻烦
▍典型病例
▍专家答疑
◆ 血糖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值高,为什么?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过期等)。
◆ 血糖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值正常,为什么?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都高怎么办?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空腹血糖超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时,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发症等有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正常标准,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 上一篇:专家论糖尿病治疗方案——血糖控制及
- 下一篇:怎样确诊是糖尿病?专家讲确诊“金标
糖尿病症状大全
点击左右箭头查看不同症状

-
- 血糖控制问题
- 吃降糖药血糖还高餐后血糖高
- 空腹血糖高打胰岛素血糖还高
- 血糖居高不下饭前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正常值
- 餐后血糖正常值饭后血糖
- 血糖忽高忽低平稳降血糖
-
- 糖尿病足症状
- 脚烂脚流脓
- 脚痛脚起水泡
- 脚伤口不愈合脚趾发黑
- 脚趾发红干性坏疽
- 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
- 脚胀
-
- 神经病变症状
- 手脚疼痛手脚麻木
- 手脚发凉脚踩棉花感
- 有蚁走感觉出汗异常
- 腿麻双腿疼痛
- 神经痛下肢发凉
-
- 糖尿病肾病症状
- 尿蛋白+全身浮肿
- 腰痛腿酸尿频尿急
- 双脚浮肿过度失眠
- 下肢水肿尿里泡沫多
-
- 糖尿病眼病症状
- 眼睛模糊看不清眼睛有黑影
- 视力下降眼底出血
- 视网膜病变眼睛疲劳
- 糖尿病眼花糖尿病性白内障
- 糖尿病性青光眼
-
- 糖尿病皮肤病变症状
- 全身瘙痒局部瘙痒
- 皮肤感染破皮伤口化脓
- 糖尿病皮疹皮肤出血
- 皮肤黑斑糖尿病皮肤过敏
- 外阴瘙痒
-
- 糖尿病其他症状
- 口干舌燥吃得多还消瘦
- 糖尿病心慌经常饥饿
- 糖尿病头晕糖尿病性胃轻瘫
- 常腹痛腹胀长期便秘
- 大便干燥经常腹泻
- 糖尿病阳痿常拉肚子
专家在线解答

